本文转自:参考消息
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24年12月12日发表题为《2025年缩小人工智能技能差距》的文章,作者是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影响官贾斯蒂娜·尼克松-圣蒂尔,文章编译如下:
人工智能(AI)即将重塑全球产业之际,一种矛盾现象正在出现。尽管对具备利用人工智能潜力相关知识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,但是这项技术的相关技能仍供不应求。
人工智能相关技能匮乏——从精通机器学习、提示工程和数据科学到理解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——正在成为有效利用这项技术的主要障碍。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,47%的管理者说他们的雇员缺乏必要的技能。这将影响公司推动人工智能项目从概念到落实的能力。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的一份报告发现:“2027年之前,十分之六的员工需要培训;但是,据认为,今天只有一半员工有充分培训的机会。”
这种技能差距不仅对个人职业发展是不祥之兆,广而言之,对经济增长也一样。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,需要更新升级教育培训策略。2025年,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很可能更加重视教授人工智能伦理技能,提供灵活的终身学习,并将人工智能融入服务,提高竞争力。
人工智能伦理将成为核心关切,而且理由充分。仅仅用了数年时间,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发展到只要拥有电脑和互联网连接,就能使用的程度。对于雇主及其信息支持部门而言,这就提出了“影子人工智能”或员工未经批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题,公司可能因此面临各种安全、合规和声誉风险。此外,员工需要人工智能伦理技能才能管理新的人工智能代理:即能够自动完成本来需要人力完成的复杂任务的工具。
“影子人工智能”和“代理式人工智能”都需要新的防护措施,帮助用户保护基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实操的人工智能应用。为达此目的,教育提供者将开始重视关于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、公平性、稳健性、透明性和隐私等基础知识培训。比如,如果不能基本理解人工智能模型如何生成输出内容,那些负责保护数据或控制自动系统的人员将无法胜任工作。
随着人工智能及其他新技术的迅速发展,终身学习将成为新常态。学习进程可分为:培养马上就需要的技能,预期未来需要的技能以及提供始终需要的专业知识。
组织机构内部的很多传统角色将很快发生变化。比如,一些目前独立工作(不管理其他人员)的雇员可能加入由人力管理人工智能代理的新型团队。为了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这种根本性变化,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网上课程和数字证书需求可能增加,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课程。此外,未来量子计算应用将持续驱动新技能的需求。而网络袭击行为(比如“先窃后破”式的黑客行为)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也突显了最新网络安全技能的重要性。
这就是为何我们正在与美国四个州的社区大学合作,提供新的网络安全证书,帮助学生为就业市场中热门职位做好准备的原因。类似地,我们与新加坡理工学院以及美国其他高等院校合作,向年轻学员提供免费的人工智能培训。虽然这个进程可能始于课堂,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,预计我们也将看到更多提升技能的机会。对于所有希望在就业市场保持竞争力的人来说,终身学习已变得必不可少。
最后,人工智能和自动技术能够提高现有教育平台的效率,正如我们可能在2025年看到的那样。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:从“最好具备”阶段到了“必须具备”阶段。教育从业者,无论是学校或其他机构,都将发现新的途径应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,实现学习体验个性化和量身定制,了解学生的需求并配置相应课程,或是加强指导与反馈。
同样的技术也可以增强教育领域的客户服务。比如,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,我们已经看到了使用人工智能的好处:分析6万多学员用47种语言给出的反馈,帮助我们简化了网上注册及其他流程步骤。未来几年,教育系统和平台也将受益于能够处理音频、视频、图表和图像的多模型人工智能模型,提供一种更加高效、个性化学习体验。
通过采用人工智能,我们可以强化学习和业务效果,提高运营效率,降低经济成本。但是,这一切都需要培养我们所需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力。(编译/郑国仪)
